Follow us on Facebook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風者,百病之長也



各位守家待兔的人周末過得怎樣?是否患得患失呢?有言 「動若脫兔,靜若處子」,但這次不少人沒有感受到脫兔的動力,只覺得它靜若處子。像被狡兔騙了,不知它去了哪一窟。

風,是中醫理論常用來理解生病的因素。
說外感病,有風寒,風溫等名,說內傷雜病,則有肝風,風疹等名。古人生活安危極受氣候影響,視風為致病的一大原由。但不要誤會什麼病也用祛風就可以收功,始終也要根據讓風出現的身體特質來用藥,所以治外感的風和內風藥方不同

黃帝內經太素載有名言:「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為他病也無常方,然故有風氣也」中醫講由風所致的病,因會兼其他病邪的特質,生病時可以變化多端,比颱風之難測實不遑多讓。

(按share讓你的朋友也知道中醫理論裡風氣致病的知識吧)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翰林良醫館開業一周年



今日是本館開業一周年的日子,感謝各位喜歡閱讀本館文章的讀者,對文章又like又share, 鼓勵我們繼續寫作創新。

在這裡和大家講了不少中醫知識和趣聞逸事,但也發現看官們對醫學的好奇心是很大的,為了令各位有更多機會交流,在這個周年記念日開設新活動:「隨問醫答」
,各位可隨意提問任何醫學問題,如我們未能回答,必會向其他專家請益,務求開拓知識的界線。



挑戰鄰國的土地界線會導致戰火,挑戰太太的容忍界線會引發怒火,挑戰自己知識的界線則只會生起智慧,億利而無一弊。請各位在這個post下留言或傳message 給我們也可以。



(按share廣傳讓你的朋友也知道這活動吧!)




想定期閱讀中醫知識,按 翰林良醫館 進入我們的facebook專頁按Like即可。另外請各位將setting 轉為"All Updates ",之後就不會漏post了。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龜苓膏無龜?!

龜苓膏組成除了龜板及土茯苓之外,不同店舖會有自己的配方加入其他藥材。本身龜板及土茯苓沒有苦味,兩者煮出來的味道大約是甘甘鹹鹹淡淡。為何我們吃的龜苓膏是甘甘苦苦的呢? 龜苓膏的配方除了龜板及土茯苓,還有一些性味苦寒的中藥如黃芩,金銀花 ,苦參等,以加強清熱解毒療效,亦令其重口味一點。

龜苓膏重中之重就是龜板,龜板功效滋陰潛陽,能夠將熬夜或過度勞累所致的「虛火」潛藏。如果龜苓膏無龜, 其價值大約等同一杯二十四味或五花茶。龜苓膏內含不少寒凉的中藥,所以虛寒人士慎服。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頸梗梗,有外感,葛根湯主之



本醫既有血肉之軀,自然會有血肉之軀的問題---病。早前就中了招,好在家中尚有張仲景的葛根湯守護。 

如果診斷準確,葛根湯對治傷寒外感(太陽病,頸背又硬又痛痛,怕風吹,無汗)神效,這千年名方不單能治感冒,對肩膀長期勞損也有效果。尤其是常常坐在辦公室吹冷氣或在巴士冷親的人。這杯古人名方,下咽當然不算可口,但想到其流傳千年之深遠,尚能治今人之病,的確別有風味。

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針感與體質

日前〈針灸痛唔痛〉一文寫關於得氣,今天講講針刺感應與體質的關係。

臨床常見針刺感應:
1. 「氣與針相逢」: 入針後即有得氣感覺。
2. 「針已出,氣獨行」: 出針後始有感應,或出針後針感持續一段時間。
3.「數刺乃知」: 需要反覆刺激後才產生針感。

陰陽調和及氣血滑利的人士,較易出現氣與針相逢,得氣感覺較快出現。
陰氣多而陽氣少的人士,針感出現較慢或反覆針刺才有針感。
臨床上除了病人叫救命或叫爽時,知道有無得氣之外,醫師手下的針感都能估計到病人有無得氣。有時拮針落去好似拮棉花,運針了一段時間都無氣到,感覺虛極。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建議病人內服中藥調理氣血以助針灸療效。

參考資料:《內經靈樞 行針第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