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生可忍,熟不可忍?




一樣米養百樣人。但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本醫都建議你少點生吃食物,只因脾胃運化會受損,痰飲內阻,釀成眩暈嘔吐等疾。 然而有些人就是屬於「熟不可忍」類別,常吃魚生壽司,並且是只吃魚生壽司。大家如果到過日本當地吃定食,你會發現魚生刺身只有一小碟,其餘熱食佔比例較多。睇日劇《半沢直樹》你更會發現主角與常務鬥法完畢回家吃飯是沒有魚生的。所以不要以為日本人就餐餐食生野。 人類會用火以來,就發現熟食比生食更有益身體,食物中的病邪也能被火力摧毀。如果「熟不可忍」的人繼續故我,恐怕是不太適應文明的生活,活在茹毛飲血的洞穴人階段了。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診所公告] 林瑩莉 醫師 開診時間更新



11月4日 (二) 始,林瑩莉醫師開診時間更新,詳情如下: 


太子: 翰林中醫診所 (太子砵蘭街385C地下  太子站D出口對面)


星期二:10時至1時30分(上午)、3時30分時至8時(下午)
------------------------------------------------
星期三:
3時30分時至8時(下午)
------------------------------------------------

星期四:10時至1時30分(上午)、3時30分時至8時(下午)
------------------------------------------------

星期六:2時至5時(下午)

預約電話:61120106 (致電/WhatsApp)



筲箕灣: 康德堂 (筲箕灣東大街177號東豪大廈4號地下)

星期三:10時至2時(上午)
------------------------------------------------

星期五:3時30分至8時(下午)

預約電話:2569 6666 


敬請預約



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icebucketchallenge 後 驅寒扶陽 自救法


一盤冰水照頭淋,能夠籌善款,增加對頑疾的關注是好事。但對善長的身體就肯定無甚益處。求仁得仁自古傳為美談,但捐款之餘捐軀則可以避免。頭部是人身陽氣匯聚之處,以經絡而言更是屬陽經絡必行之部。《靈樞》記載:「手之三陰,從藏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可見若寒氣直潑頭部,身體陽氣必然受阻,輕則頭背怕冷,重則項背腰痛。在此本醫提供幾個驅寒之法,供各位受寒之人自救。假設善長本身陽氣不虛,治療方法應以驅寒為主。

1. 生薑紅糖茶
2. 生薑煲水外洗
3. 葛根湯 (內服中藥,份量需慎用)
4. 艾灸 百會穴,大椎穴

女性經期更不應逞強,身體虛寒的人也不應亂試,否則天灸或進補也白費了。

扶助弱老,關懷疾苦,本不必拘泥於一行一相,冰桶戰帖 可以只是一個起點,今日起持之以恆就近做一件能力所及的善事,不執著是否熱門是否有tag,這才是行善為仁的本義。



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中風使然 (略說中風治療之一)



「中風」這個病大家不會感陌生,亦為中西醫與病者溝通所共用的病名。但為什麼這個病叫中風呢?本就要從中醫古籍說起了。

中風之名沿自醫聖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
因中風的發病多屬急證,患者亦多有急轉直下之勢,而易經說卦傳亦有言「撓萬物者,莫疾乎風」,古人將驟然而至的病都與風關聯起來,累積經驗後又以「治風」的藥來解決這些病苦,繼而以「風」這個理論元目來解釋病因。

這個自古為醫家重視,不少醫書都會將中風排到目錄的第一個病,除了內經「風為百病之長」有古可引外,另外原因是該病突發,而後果輕則令肢體活動不利或殘障不用(見圖。附圖為本土藝術家在作品中描述祖母中風後無力的手),重則致命難救。古時係無Google的,檢索不易,將急病列於卷首,電光火石之際就能查到,方便又快捷。

中風治法很多,是需要醫者綜合所學活用來治療的病,清代名家尤在涇的《金匱翼》就列出中風八法,更明言這僅僅是列出綱領,臨床變化多端,不能拘執於單一方法。可惜現時不少被廣告誤導,以為治中風竟能以一種藥丸就能解決,更奉為金科玉律。本醫和不少同道都見過服此藥丸後病情轉壞者,由於人的思考盲點報喜不報憂,這種案例竟不聞於眾。偏面報導加上以訛傳訛,令病者白白受苦,良可嘆也。

下次再談中風病的深淺程度和治療的其他內容。

圖(攝): http://goo.gl/lZN9L2 ( 查映嵐 )
作品:Just Forgot to be Together
藝術家:馬安兒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開奶茶與七星茶

上篇文章講述一般小朋友的體質,常見三虛兩盛,肺脾腎虛、心肝盛。綜觀坊間的開奶茶或七星茶的組方大同小異,主要針對小朋友的心火盛,肝氣盛,及脾虛所致積滯的問題。組方常用藥材功效可分三類:

利小便、清心火: 淡竹葉、通草、燈心花、粟米芯

祛肝風、平肝火: 羚角絲、蟬蛻、鈎藤

消食化滯: 穀麥芽、山楂、布渣葉、雞內金、檳榔、薏米

藥材舖或現成的開奶茶或七星茶沖劑,大致都是選用以上三類中藥,用藥相對平和,但功效都是以「清」為主,清心火、平肝火、消積滯,屬於治標之法。當小朋友出現「熱氣」症狀,如便秘、飛滋、小便黃、眼眵多,煩躁不安等,先治其標,偶而飲之亦不妨。但是要避免所謂「熱氣」症狀反覆出現,則要治本,治本之法就是強壯肺脾腎,肺腎強才能制約心肝之火,脾壯才能消化有常,而開奶茶或七星茶功效不在於此。

另外,選購現成的開奶茶或七星茶,不要只相信廣告,要看看成份,有些含糖或化學成份太多則不宜。以下報道可供參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40502/52435688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小兒體質

從中醫角度來看一般小兒體質,有幾個重點:

1. 脾常不足:
小朋友脾胃虛弱故常見飲食消化問題,。另外脾臟亦負責協助五臟之間的平衡,使身體保持穩定的狀態。如脾臟功能虛弱,外面有什麼風吹草動,身體調節不來,就容易生病。

2. 心、肝常有餘:
小朋友正值生長發育,心、肝氣比較旺盛,精力充沛,快高長大。亦正因如此,小朋友情緒波動,容易發高燒或抽筋,出汗多,夜睡不寧。

3. 肺、腎常不足:
小朋友常見肺氣虛弱,肺主對外的防衛,防禦能力不足,容易受外來邪氣侵襲,故常常傷風感冒咳嗽。
小朋友的腎氣仍在發育滋長,並未充盈,小兒基本上都是腎氣不足,難以控制大小二便。另外,肺腎與心肝功能是互為平衡的,小朋友本身心肝之氣已較旺盛,加上肺腎不足,心肝之氣失卻制衡,更容易出現心肝過盛的症狀。

這三虛兩盛是常見的小兒體質,但不同的小朋友五臟強弱側重不同,這就要靠臨床上診斷。而坊間的開奶茶或七星茶是根據某幾方面的小兒體質而立方,詳細分析下篇再續。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大麻與火麻仁


近日有學生在宿舍種植大麻而被拘捕,一提起大麻就讓人聯想到毒品。其實涼茶舖的火麻仁,就是大麻的種仁。

火麻仁的原植物是生長在温帶的普通大麻,而用來製毒的是生長在熱帶的印度大麻。大麻雌株上的樹脂含有致幻成分四氫大麻酚。普通大麻含樹脂極少,不會為製毒而種植,而印度大麻含樹脂較多,可用以製成毒品大麻煙。同是大麻,生長環境不同,其所含成分亦有差異,中藥亦然,所以講究道地藥材。

一棵植物既能渡人升仙,又能助人通便,難怪冒險都要種啦!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燕麥


近年越來越多注重健康人士早餐改食麥皮。李時珍話齋:「 五方之氣,九州之產,百穀各異其性,豈可終日食之而不知其氣味損益乎?」即係你日日食嘅野,最好知道對你身體是好是壞,唔係人食你又食架!
關於麥皮病人最常問:「係咪濕架?濕疹食唔食得架?係咪會動風架?」要弄清以上問題,就要知道什麼是麥皮。麥皮並不是麥的皮(有病人曾經咁答),市面一般售賣的麥皮都是原粒燕麥蒸熟烘乾後壓碎成片。
燕麥一詞首見於《唐本草》,有稱雀麥,性味甘平,能充飢滑腸。但歷代本草書記載的所謂燕麥,觀其描述跟我們所吃的燕麥並非一樣。究竟我們的燕麥屬性及功效如何呢?唯有仿效神農嘗百草,並綜合食麥皮習慣病人的臨床表現,及參考前人關於麥的記載去了解燕麥。
燕麥味道屬於甘味,能入脾胃, 但根據臨床上觀察, 其性質應屬於微涼。因為有部份脾胃虛寒,消化功能較差的病人,食了一段時間麥皮後會出現胃脹或泄瀉症狀。另一觀察是有部份病人食麥皮後睡眠改善及出汗減少,這令我想起中醫經典《素問》曾云︰「麥為心之穀也。」估計燕麥亦有類似麥之稟性,能養心氣。古代中醫名家孫思邈稱:「麥能養心氣,心病宜食之。」
麥皮並不是致濕之物,算是性質平和之物,但脾胃虛寒(喜暖飲易胃脹人士則不宜日日食用,偶爾食之則不妨。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當 都敏俊ssi 遇上 中醫師



中醫學強調天人合一,天人相應。人身的陰陽,要和天地的陰陽相配合,或借天地的陰陽來調理人身的陰陽,自古的醫家或神仙家莫不宗此。講到這些古代醫理,大家或許已經不感興趣,但早前紅透港台中的韓劇,就成功將傳統文化的觀念,放入流行文化之中。

劇中主角外星人在身中砒霜毒時遇上名醫許浚,許浚治療外星人後,坐在後園和他聊天,說到如他無法和天地相調和,就不能維持生命,勸他要想辦法回到原本的星球。這個法則,就算有超能力也是逃避不了的。


如何和天地相調和的具體方法,本醫已在其他文章多次寫過,這裡就不重複了。另外一句許浚說的中醫名言「不通則痛」,不妨多加說明。人有氣血津液,也有情緒 思想。其中一樣鬱滯不通,必然致病。氣血津液不通可致疼痛,手足麻木,脹悶,或腫瘤等疾。情緒思想不通,可致失眠多夢,神思倦怠,言語混亂錯謬之病。

「不通則痛」之理尚能應用到治國之道,金錢貨物不通必致貧富懸殊,民不聊生。民意政體不通必致公道淪喪,怨聲載道。對不通之象視若無睹,甚或強加抑遏,在人身則損壽,在國家則亂亡。此理簡單明瞭,可惜迷者眾,悟者寡,實在令本醫費解。

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明報周刊訪問 關家倫醫師 -- 針灸清竅



上周末 ( 2014-03-01 ) 明周刊登了關醫師的訪問,內容關於針灸治療及長者輕度認知障礙研究的知識,全文見圖。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7QAd-I0rC-MckZTblE1UmxnX0k/edit?usp=sharing 

(按:明報周刊的報導的第二個聯絡電話有誤,正確應為6112 0106)

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

關醫師到香港電台香江暖流節目的錄音 ( 訪問於節目時間:1:04:00 開始 )

食粥驅寒

在寒冷的天氣,食碗熱粥作早餐暖身就最適合了。白粥由補土的穀米煮成,不僅可以醫肚餓,也可以健脾胃,潤腸通便,是養生佳品。經常便秘的人可多吃幾天,以食療疾啊。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中大針灸治療腦退化症研究








東方日報  2014-01-27 報導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40128/00176_075.html


中醫學院和中大精神科學系展開首個以針灸治療輕度認知障礙的臨床研究先導計劃,七名介乎六十五歲至七十九歲長者參加。中醫用針灸刺激患者穴位,包括百會、風池、四神聰及神庭等頭部穴位,或附加小腿位置的懸鐘穴。患者每周需針三次,每次半小時,共做八星期,之後再做三次評估。
可減慢腦退化

負責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兼中醫關家倫表示,患者完成針灸後,認知及記憶力有改善,包括進行「近期片段遲延記憶」測試,即讓患者先記十個詞語,隔一段時間再要求覆述內容,記一個獲一分。患者由平均得三分,進步至五分,最「標青」長者更有七分。

中大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林翠華表示,獲得五分代表記憶力相當於一般長者水平。有研究指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在五年後,三成人有機會患腦退化症(前稱老人癡呆症),及早治療認知障礙或有助減低患病機會。

中醫學院院長梁榮能解釋,中醫角度認為腦是元神之府,以針灸刺激頭部穴位,可疏通經絡,開竅醒腦,「氣血運行好,腦部功能好啲。」初步結果顯示,針灸對記憶力有療效,有待進一步臨床研究。

一般市民按壓頭頂正中位置的百會穴,以及近耳背後面凹陷位置的風池穴,每日早晚按壓十分鐘,可達安神益智、醒腦開竅作用。

中醫學院招募一百五十名六十五歲或以上、自覺記憶力欠佳的長者參加測試,正服用認知能力藥物及長期病患者不合適,詳情請致電 3943 1231 或  6112 0106 (WhatsApp) 。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影視大亨。行氣導引



一代影視大亨離世,除了他辦學,慈善和創立科學獎等貢獻為傳媒所樂稱,他的出生年份更讓本醫留意:光緒三十三年。清朝年號很少出現在新聞報導中,而聽到光緒年間出生的人,《黃帝內經》的內容瞬間閃現: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這段內容為最常被引用來講養生,如果中醫古書也有 Impact factor, 肯定去到100。古人稱上古的人,是他們理想中的完人,所以到百歲仍然能動作不衰。本醫不清楚大亨算不算知「道」,但為人所共知是他生活有規律,不飲酒和每日修練氣功

氣功,古稱導引或行氣導引,為醫家用以治療慢性病或處理久病體虛的人,不少中醫方書也有記載,絕不神秘,也是儒釋道三家共有的修行方法,甚至習武之人也會練習。在《中國醫學大成》這套民國初年編訂的叢書就有一章節專論導引,後來被人故弄玄虛,神秘玄奇,反而將正路的衞生保健方法,被人視作欺世歧途,甚可惜也。